甘卓琳
《Ctrl+Z》
遊戲開始,
坐著,站著,躺著,
任何動作也好。
一人,兩人,三人,
幾多個人也好。
我怕黑,
可以把我還原成白色嗎?
但有人說,
人生有許多事情都無法還原的。
現職中學教師。
2022年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藝術文學碩士課程。
她的創作一切隨心,攝影、陶藝、繪畫,透過日常生活的瑣碎事中不斷發現和嘗試,然後以不同藝術方式表達自己和記錄回憶。
甘卓琳
喜歡藝術的香港人。
《理性的溫柔》
訪談者:Vivi Wong
「互動的、有溫度的、療癒的」
本地藝術家甘卓琳 (Lum) 如此簡潔地形容她的作品。的確, 呀Lum的作品常以觸覺為先,既能引導觀眾觸摸作品,與之互動交流,也能讓作品的溫度藉由指尖直通心靈。
接受人生不能還原 荒誕中見積極意義
這次展覽,呀Lum沿用了藝術文學碩士畢業展的作品《Ctrl+Z》,把人生無還原的遺憾帶到《聊.傷》之中。《Ctrl+Z》以黑色感溫油墨塗上白色長櫈,當觀眾坐下,或接觸長櫈,長櫈便會變色,短暫地從黑色還原原來的白色,過程中他們會發現感溫油墨下有文字,寫上了“Life is no Ctrl+Z.” ,人生不能還原,觀眾的身體一旦離開長櫈,很快就會變回黑色,一切還原事物的努力,最終也是徒勞無功。
這次展覽除了長櫈以外,展覽團隊亦製作了感溫情緒卡,寫上被背叛後種種的負面想法和情緒,如果觀眾想沉淪在這些想法當中,必須一直按著紙條,才能看完字句。反而,若然鬆手,那些悲傷又憤怒的文字也隨之消失。不與這些情緒對抗,退一步便是海闊天空。療傷,便從這裡開始。
原有作品《Ctrl+Z》的長櫈如當頭棒喝,直言人生不能回頭,「說了就是說了,做了就是做了,背叛了就是背叛,傷了人就是傷了人,難以回到最初。」這一句話,她說得斬釘截鐵。不過,在認清人生事實後,她亦告訴我們:「雖然我們不能Ctrl+Z,但會從經驗中成長,會有更好的自己,又或者事情是會變得更好。」那怕是在悲劇荒誕中也可活出積極意義。
而後加上的感溫書籤則像哭泣過後她遞給你的紙巾,讓你以祝福抹走傷痕。呀Lum形容感溫書籤為「送給觀眾的禮物」,讓他們把這次的感受和經歷帶走,讓他們一直留著書籤提醒自己,也把這份心意分享給他人。是次展覽監製本地藝術組織大地母系亦設計了多個「送給觀眾的禮物」。例如印上詩句的膠布和具互動性的「東南西北」索書Memo,鼓勵觀眾迷失時多閱讀,多角度去思考當下的情緒問題。大地母系過往的展覽中,亦常出現讓觀眾帶離展覽的物品,希望觀眾往後也能記得在展覽中的一切經歷與感受,讓它蘊釀成為更強大的動力,與自己好好對話。現職老師的呀Lum,自言有職業病,習慣了為迷途羔羊指點迷津。作品中既有犀利的理性,也有體恤和循循善誘的溫柔。同時也帶有講道理的色彩。然而,呀Lum又有對溫柔觸感的敏銳感應,喜歡以作品療癒別人。因此她的作品融和理智與感情,既有溫度,也是指路明燈。
感溫物料創作 參與式藝術打破人際與藝術的隔膜
呀Lum 自幼稚園便開始產生對創作的興趣,高中時期修讀視藝,開始更有意識地思考自己想透過作品表達甚麼,再到大學主修藝術,剛剛完成藝術文學碩士課程,呀Lum多年來在藝術發展與成長,並沒有令她走上抽象創作之路,而是沉澱出反璞歸真的生活之美。「生活是藝術」,呀Lum 這樣說。「我希望觀眾能夠透過我的作品,得到一個『藝術是平易近人』的感覺。」她希望即使是未曾受藝術教育的大眾,也可以參與在藝術之中,覺得藝術很接近自己,讓藝術走入尋常百姓家。
是次展覽,互動設計中除了使用感溫會變色的物料外,裝置藝術創作也是展覽的核心,創作團隊深信觀眾透過與作品直接觸碰,觸覺為人所帶來的感動,深刻入骨,是超越言喻的。觀眾透過接觸作品帶來的身體經驗,可以獲得更具體的感受,了解創作者想表達的東西的同時,也展開與創作者對話。
呀Lum自上年開始用感溫物料創作。有一天她在Instagram看到有網上故事平台出版了一本感溫圖書,她覺得這件事好有趣,很有溫度,便著手研究感溫物料,然後應用在碩士課程中做了一本手心大小的感溫相冊。她把旅行時拍下的陌生人裁成一張張正方形的小相片,印在牛油紙上,很通透,然後塗上感溫物料覆蓋在上,人們放在掌心透過體溫令它變色,從而看到影像。觀眾可以把照片撕下來收藏。她就像送禮物一樣,把回憶中她覺得美麗的畫面送給觀眾。
這次作品以參與式藝術的形式展示,希望透過作品與觀眾對話,讓他們不受「請勿觸摸」標示的限制去欣賞和體驗藝術。藝術家坦言靈感受以前看過的參與式藝術展覽影響,例如本地藝術家王天仁舉辦的《廢木農場》,在一個公共場域擺放各式各樣的動物雕塑,在鬧市廣場中與觀眾互動,大人、小朋友都可以盡情玩和拍照。
參與式藝術賦予觀眾能動性與詮釋權,突破了他們被動觀賞的局限。 另外亦以台灣藝術家李維明的關係美學作為參考,他的作品著重情境空間,會以展覽本身的空間作為作品展演的場域,極具互動性。在他《魚雁計劃》這個計劃𥚃面,邀請觀眾在驛亭以站、坐、 跪等不同姿勢寫信,並自由選擇將信件寄出,或者陳列在展示架上供人閱讀。整體以和諧、療癒與個人心靈反思作為基調, 有別於典型關係美學作品著重營造歡快的社交氛圍。這些參考也提醒着她創作時可以多面向觀眾和自己的內心。
互動創作中的困難與驚喜並生
創作過程中,材料限制了作品呈現模式。環境的溫度會直接影響變色的程度,如果場地太熱,作品會自行變色,觀眾便不能經由觸碰作品發現箇中玄機,太冷又會不能變色。裝置藝術與空間的關係很密切。除了要注意材料特性,創作團隊也留意到場地帶來的限制,觀眾亦以幼童和年輕人為主,是比較好動的一群。巧合在一次中大展覽中碰上《Ctrl+Z》作品,作品的造型低調,作為一張長椅完全融入場地,雖然遠看它平平無奇,但是正正因為作品沒被煞有介事地標示出來,就引來了不同年紀的觀眾在旁駐足互動,甚至有小朋友在上面用雙手熱感印出蝴蝶圖案,這些出奇不意的舉動,也是觀眾無心插柳才可成事的,也直接促成了大地母系與呀Lum的合作。
只管前行 最好的人不需要你在回頭路等
當被問到在現實中面對不如意時是否容易放手,呀Lum坦言也要看事情的性質,「人總有看得很開又或是很執着的時候」,但她知道有時也要懂得放手,不想一直活在悲傷之中。「對別人好一點,也對自己好一點」。她寄語每個階段都會有同路人陪伴我們,我們只需一直前行。最好的人不需要你在回頭路等。
呀Lum的作品充滿人文關懷,加上她對感官變化敏銳,與是次展覽監製本地藝術組織大地母系的理念遙相呼應 。藝術就是由生活經驗走出來,透過任何形式的表達,如觸感的溫度,視覺顏色上的刺激,甚或是在展覽第二章的聽筒裝置中透過內心獨白與平日環境噪音所生成的聲頻,讓我們的內在感受變得不再虛無,具體地從觀感世界的線索中,在城市生活的經驗與觀察中找回自己生活的步伐,面對最坦誠最流動的「本我」,迎來更真實自在的「真我」。好讓我們在荒誕與傷痕中對傷痛放手,在各樣失落的關係中重獲情感的自由,主導自己的生活節奏,保守自己的心,勝過保守一切。
作品名稱:《Ctrl+Z》
作品名稱:《Ctrl+Z》
年份:2022
媒介:長櫈、感溫物料
作品指引:
《Ctrl Z》造型簡潔、低調,用感溫油墨覆蓋了原為白色的長櫈,沒有特別用射燈打光,亦沒有指示,希望觀眾進入展覽之後能夠自然地坐下,嘗試將長櫈想像成鍵盤的形態,櫈上只剩下Ctrl鍵和Z鍵放在所屬位置,期望能夠作為一個符號引導觀眾聯想到「還原」這個動作。預期大家會不經意地與長櫈產生接觸,繼而發現變色,而他們整個行為都是在還原長櫈的顏色,過程中他們會發現感溫油墨下有文字,是一句句子“Life is no Ctrl+Z.” 除此之外,觀眾有機會在與長櫈互動的時候不小心刮花櫈的表面,留下新的痕跡,而這些痕跡更進一步帶出無法還原的象徵。
藝術家希望借助感溫油墨的特性隱喻人生許多無法還原的事情,生活上、社會上都有許多事情不能回到從前,黑色難以還原成白色…